水佔了身體的2/3,是健康的關鍵,更是減重,改善皮膚的基礎,透過中醫的生理學,可以深入了解自體水分的表現,功能及失調的原因,從根本來促進自癒力,和健美的目標。
水是各種體液的物質基礎,中醫稱之為津液,主要有汗,涕,淚,涎,唾,與五臟有密切的關係,由君主之官,也就是心臟來主管,而其它也包括了,汁,液,精,髓,血,尿等等。
津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潤濡養,化生血液,調節陰陽和排泄廢物。如果臟腑功能失調,舊的水來不及排出去,就會成為病理產物,主要就是濕和痰。
小美嘗試了很多方法瘦身,結果都是反反覆覆,一直到接觸了中醫才逐漸了解正確的方法,因為中醫擅長從根源解決問題。
她的舌苔又白又厚,月經常常遲到,容易疲倦和拉肚子,是比較濕寒的體質,加上小腹微凸,脂肪燃燒不足,下肢偏涼,熱力不足,時而浮腫,瘀血,小腿皮膚干裂,中醫稱肌膚甲錯,這些都反映了氣滯,痰濕和血瘀,因為沒有其它的病症,要先調理同屬為火的心臟和小腸,同時化瘀去濕。
醫師開立了調養處方之後,特別提醒,重口味少一點,清淡的多一點。黃帝內經說,鹹味湧泄為陰,淡味滲泄為陽。過鹹入腎會導致水克火,影響心臟和小腸的動能,因此,小美逐步調整飲食,增加淡味的食物來養氣,助攻體內的痰濕。
小美習慣在晚間的健身房跑步,是陽入陰,副交感神經旺盛的時候,人體會逐漸減緩心跳,血壓,體溫來準備進入休息狀態,不適合激烈運動,而空調環境又讓毛孔收縮,不利排汗,於是肌膚間常有累積的濕氣,新水不能替換舊水,久而久之,更進一步出入三焦系統的時候,因為三焦色黃,是臟腑之間的水道,會有黃汗的產生。
小美也依照醫生的建議,盡量在白天運動,出汗就馬上擦干,避免空調和吹風,使毛孔正常收縮,讓汗水由內而外盡量透發,於是水腫和淤血的情況也逐步改善。
實際上,在春天和夏天,汗水由内而外,充份的透發和滋潤,是讓皮膚水嫰的一大秘訣。
濕是潛伏的,我們看不見,但是可以感覺得到,濕氣重的時候,也會感覺身重,頭脹,食慾變差。
濕會聚集成為痰,就是包括分泌物,組織液的痰濕,可以在體內任何地方造成氣血的阻礙。
小美的解決方案是以強心為主,去濕為輔,於是新陳代謝的情況逐漸改善,臟腑也更協調,進入良性循環,相關情志也變得更好,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,瘦身的效果就更明顯了。
中醫的觀念是天人合一,水就是氣,氣就是水,而肺法像天,內有蒸騰而上的清氣,如同雲霧一般,對外也有清氣的交換,再經由三焦系統行氣和津液到全身,直達皮毛。
而脾胃運化飲食,小腸吸收營養和水分,大腸處理餘剩,腎和膀胱代謝津液的同時,都參加了津液的氣化,達到清升濁降的結果,而津液和血液的推動,需要心臟足夠的動力,才能充分的運行,代謝和循環。
水為至陰,其本在腎,腎有病一定要看醫生,如果是腎陽虛,舌苔偏白,手腳偏冷,胃口不好,經期遲到,排泄次數增加,腰痠,疲倦,水腫等等,可以適量的食用大豆,栗子來健脾去濕,通利三焦,也能節制土的克水。
如果是腎陰虛,會虛火上亢,口干舌紅,經期提前,頭暈耳鳴,健忘等等,可以適量辛辣的食物潤腎,因為辛入肺,金生水。
腎功能的異常,無法有效處理津液的時候,就會有水的累積在腎的上方,而逐漸頂到腸胃,引起噁心,打嗝,甚至嘔吐,暈眩。冬天是腎氣旺的季節,適合養腎。
水的飲用也要適度適量,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說過,其不曉病者,但聞病飲水自愈,小渴者仍強與飲之,因成其禍。簡單說就是喝水要節制,以免造成不良後果。
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水中毒,造成低鈉血症,電解質失衡。而進一步引起腦血腫的話,就會有致命的危險,這種案例還在發生,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。因此,飲水適度適量,水生木,可以幫助肝功能的代謝和排毒,喝太多,沒出意外也會積存體內的濕氣。
很多重病的源頭都是濕寒,因為氣血的流動減緩,累積成為痰濕和血瘀,細胞膜電位下降,最後發展為細胞變異或腫瘤。
黃帝內經說,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,絡血之中,血泣不得注於大經,血氣稽留不得行,故宿昔而成積矣。因此,濕寒的治症,小腸是一大重點。
寒氣行走的路線,往往從腎,脾到肝,現象是臃腫少氣,呼吸短,從肝走到心臟的時候,會影響心神,再從心走到肺時,肺陽會消耗損傷,產生呼吸道的問題,最後又從肺走到腎就開始積水。
水化生萬物,水的氣化是身體喜歡的,病源不喜歡,比方說,大多數的細菌,病毒,癌細胞,腫瘤,都喜歡濕寒,因此,加強水的氣化就是改善體內環境,找回身體的自癒力,讓病源無法生存。
例如中醫對付疫情,會用麻黃為主的大小青龍配方,依個人寒熱體質調整後,改變體內環境,不需要因為病毒的變種,來做基礎方的改變。
除了中藥和生活的調理外,由醫生指導使用艾灸,在中極和關元兩穴隔姜作灸,也能幫助小腸去寒,促進膀胱和下焦津液的氣化。
水生木,是強腎養肝,木生火,是肝助心火,再利用水克火,也就是腎水瀉火,再助長肝疏於火,因此逐步消減肝實的醫術,就是中醫治療肝硬化和肝腫瘤的重要方法之一。
人體的血脈總長超過十萬公里,可以繞行地球兩圈半,精密的程度超乎想像,只有中醫可以有水,氣,血,和津液的整體觀和生理學,例如心血來自腎水,水火相濟平衡,人就可以健康長壽。
津液和血,在病理上相互影響,在治療上常常是水病治血,血病治水,水血兼顧。因為三焦經,也就是內分泌和淋巴系統,是氣和水在臟腑之間的主要通道,加上心包經是保養心臟功能的門戶,兩經的通暢就是循環,健康和好皮膚的關鍵。
因此,三焦經和心包經的排毒排濕很重要,也可以藉由簡單的動作和呼吸法作到,歡迎從片尾的連結,來信索取免費的動作要領。
水在自然療法中也是重要的媒介,透過對個人的層層了解,利用量子科技,可以找出適合的能量頻率組合,輸入糖球或清水服用,是一種方便快速的療癒輔助。
傳統的順勢療法是用水或酒精稀釋,去除物質特性,留下關鍵信息。順勢療法之父,18世紀的德國醫生哈尼曼發現,他坐馬車出診,比病人到他診所,治療效果更好,表示經過震動,更能夠提升順勢製劑的療效,由此證明,水不但是信息的載體,也能藉由振動增加信息的能量。
順勢療法自古就是中醫的內涵之一,包括了同氣相求,衰之以屬的治療方法,相當有趣也很有智慧,進步到現在,去蕪存菁,現代化了以後,又是一個先人的巨大貢獻。
中醫和生命哲學是一體的,上善若水,滋潤萬物,養育群生,水,隨遇而安,沒有固定形狀,越深,越平靜雍容,水流,不卑不亢,也不妄自菲薄,從大海,到小溪流,都是自信從容。
水的神祕面紗還沒有完全揭露,就像極地冰層下的水不結冰,是水在4度攝式的時候,密度最大,於是沉在冰層底下卻不結冰,能育養萬物,如此奇妙的水,科學只能做有限的解釋。然而老子自古就告訴我們,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者,就是道法自然。
因此,在我們的身邊,就有垂手可得的中醫智慧和經驗,包括了超越科學的水知識和應用,可以幫助自己,也幫助他人。